2008年10月30日 星期四

從統計迴歸現象及霍桑效應,申論提高研究之內在效度的方法~

就統計迴歸現象來說,在取樣的方法上和內在效度有相當大的關係。如書中所提到的,如果取到的樣本過於極端,則內在效度則會相當低,使研究結果不具代表性。所以為了避免統計迴歸現象的干擾,當研究對象少時可用簡單隨機抽樣,研究對象多時可用分層隨機抽樣或系統隨機抽樣的方式,這樣一來所取到的樣本的分布就會較為"常態",極端值較少,如此一來即可有效的提高內在效度。

霍桑效應,它原指的是心理因素影響工作效率的現象;但在研究方法裡的霍桑效應,則是泛指受試者之心理因素干擾或影響研究結果的現象。例如,當學生和老師得知督學要到學校裡進行評鑑時,大家的上課情況及態度就會表現的非常規矩和有禮,但實際上平日則是相當懶散與隨便,如此一來變無法觀察到原本真正的反應。所以為了降低霍桑效應,有些實驗法的研究者就會隱瞞研究的真相,例如:給受試者吃某種藥物並告知其是止痛藥之類,但實際上該藥物是減肥藥。而有些觀察法的研究者則是會採行非參與者觀察的方法進行觀察,例如:當受試者在一個空間內進行活動時,研究者待在一旁的暗房進行觀察,受試者並不知情有觀察者的存在,這樣便可觀察到受試者較原始的反應,以降低霍桑效應。

2008年10月27日 星期一

舉例說明初級資料與次級資料之文獻的性質~

初級資料(primary sources):
又稱第一手資訊,是指由理論家或研究者所提出之原始和獨創的研究成果或論著。初級資料包含研究報告或某一理論的全文,因此它會顯得較專業、專門與複雜繁瑣;初級資料大都發表於期刊和學報上,或者單獨印行成冊(Ex.各種專題研究之研究報告和學位論文)。

次級資料(secondary sources):
又稱為第二手資訊,是指對初級資料加以分析、比較和彙整後所提出的綜合性資料。次級資料常出現於百科全書、評論性的專業刊物、各式各樣論文和研究報告的"文獻探討"部分,及各學門的教科書或專書。

一般而言,在進行文獻探討時,最好視直接參考初級資料的文獻(原典)。不過,次級資料的文獻仍具有相當的實用性,因為透過次級資料,將可快速地瀏覽到某一研究主題的相關文獻。因此,在文獻探討的實務上,常是經由次級資料著手,再找出初級資料來參考。

2008年10月20日 星期一

試述假設考驗的步驟為何~

假設考驗通常包括四個步驟:

1.依研究假設提出統計假設
統計假設也可分成對立假設和虛無假設兩種。對立假設通常是研究者要支持的假設,而虛無假設則是和對立假設完全相反的假設,透過否定虛無假設這個行為來驗證對立假設。
2.選擇統計方法
統計發訪種類相當多,至於如何選擇適宜的統計方法有三個主要判斷方向必須去思考,這三個方向分別是:1.母群的量數是否已知 2 .是單側考驗或雙側考驗 3. 數據資料是來自獨立樣本或相依樣本。
3.決定顯著水準
否定(拒絕)虛無假設時所犯的錯誤,稱為第一類型錯誤,機率以α表示,α又稱為"顯著水準"。而α在各種統計分配所占有的區域,特稱之為拒絕區;在假設考驗,經由統計分析所計算出來的值,要落入這個區域才能聲稱是拒絕虛無假設達到顯著水準。
4.進行統計分析與裁決
前述三個步驟都完成後,就可將蒐集而來的資料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然後再根據統計結果所得的統計值與拒絕區查表所得的值進行比對,再裁決之。計算所得的值若落入拒絕區,則拒絕虛無假設,也就是研究者所提的對立假設獲得支持;若所得的值沒有落入拒絕區(接受虛無假設),則反之。

2008年10月12日 星期日

試述研究歷程中所應涵括的步驟~

研究的基本歷程之步驟如下:
1.選取研究主題
2.確定研究目的
3.建立研究架構
4.提出研究問題與假設
5.建構研究設計
6.蒐集資料
7.分析資料
8.解釋研究結果
9.撰寫報告

2008年10月5日 星期日

Internet for Language Teachers. 閱讀摘要

文章出處:http://www.ericdigests.org/1995-2/internet.htm

網際網路是將電腦透過一個浩大的網路連接到全世界,成千上萬的使用者常利用網際網路溝通、搜尋資料、傳輸文件等。網際網路的運行是在數個層次上的,從個人電腦開始,訊息從個人電腦傳輸到一個區域網路,再從一個網域大捯另一個網域,最後到達目的地;就像是信件從郵局轉移到另一個郵局,最後到達收件人的信箱一樣。幾乎從這個世界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傳送和搜索這些訊息。教育家透過網際網路訪問許多一般的大學網站,然後大學網站並不是單一入口。實際上任何人都可以透過各種各樣的商業服務低廉的使用網際網路。

電子郵件
電子郵件允許一個個體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與其他的個體溝通,不會受到時區和地域的限制。消息可以從一台在印地安納的電腦發送至另一個位在紐西蘭的電腦,而使用者也可隨著自己的方便在任何時段傳送訊息,而不用去在意接收者是否在家。電子郵件的傳送是非常迅速的,經常在幾分鐘之內就可傳送完成,且可信度相當的高。所以一些創造性的教育家利用網際網路進行遠端教學,透過電子郵件來進行語言學習。

對圖書館和其他數據庫的遠程存取
一旦一台電腦建立了網路之後,便可以透過網際網路去搜尋數百個以上的圖書館和資料庫,只要對方建立起了一台終端機,你就能透過網路去訪問它。而在這個方面是使用Telnet的,通過Telnet,使用者能登錄到資料庫,並且通過和其有連結的服務查詢到更多的資料。

訂閱目錄和電子佈告欄(論壇)
對語言學習的好處是許多電子郵寄的名單和佈告欄的使用,某一關於語言學習的問題,或是關於文化和時事的討論都可以在這上面進行。而許多條目都可以透過英文或是其他的語言進行搜索。這樣的環境可以提供一個方式找到一些有相同興趣的人討論並解決一些問題。

訂閱電子期刊
網際網路也改變了「期刊(學報)」的定義。現在有一些電子期刊是以往印刷品形式無法獲得的。
電子期刊可以透過電子郵件寄送並且提供文章、新聞等關於語言教學領域方的訊息。而且訂閱電子期刊是免費的。

文件傳輸
文件可以從一台個人電腦輕易地透過網際網路傳送到另一台電腦。這種應用在從圖書館和其他數據庫下載文件時特別有用,而平常傳送文件也相當的便利。例如一個作者可以在加利福尼亞傳輸文件給在位於西班牙的編輯,並且編輯能做一些修改再回傳給作者,整個過程只是幾個小時之內的事情。而使用者也可以透過網際網路去下載一些圖表和文本日報等。

結論
上述這幾項並不詳盡,因為際網路還有許多其他的服務、新的用途陸續地被發現。

雖然這篇文章是講述透過網際網路來學習語言,不過感覺提到的不多,大部份反而是再說明當今網路的便利,較少提到應用的部份。像是在使用電子論壇時,與其他國家的人討論問題這個過程中,為了要更有效的溝通就會去學習對方的語言,這樣一來就對於語言學習有所幫助。而在文章最後的部分有提到網際網路還有許多新的技術被陸續地發現,像是現在常用到的視訊會議,就是可以應用在語言學習上一個很好的方式。而其實大家平常使用的MSN或是SKYPE等也非常的適合進行語言學習。